陕西新闻广播《秦风热线》访谈沣西新城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建设

近日,陕西新闻广播《秦风热线》“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陕西这样做!融媒体系列访谈,邀请沣西集团海绵城市技术中心做客直播间就新型城镇化标准化推进工程开展交流,访谈内容如下:

沣西新城是如何开展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的?

2018年8月沣西新城在西咸新区和省市场监管局的大力支持下,成功获批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也是陕西首个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

早在2015年4月,西咸新区获批国家首批海绵城市试点,也是西北唯一试点,沣西新城是试点核心承载地。试点初期全国都不知道如何去建海绵城市,也没有规范指导,全靠自己摸索。当面临着城市降雨及产汇流规律不清,河湖水系水文、水环境本底数据匮乏,湿陷性黄土地区雨水下渗对主体结构带来安全隐患等一系列技术瓶颈,缺乏对组织生产要素、评估建设质量的科学指引,对设计、施工、运维等全流程建设工作也无好的保障措施等困境,沣西新城大胆选择以技术标准研究为切入点,整合区域优质资源,采用“标准化+关键技术重点引进+实践改进局部创新+基础研究集成创新”的四级保障模式,从海绵设计、施工、材料设备选用等环节紧迫需求入手,先后与10余家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开展多学科融合研究与技术攻关,设立水、材料、土壤、植物、气象等多学科20余项课题,解决建设难题50余项,形成科研成果30余项,研发设备1台,申报专利19项,湿陷性黄土结构防护等工法10项,成果项目应用100余处。同时结合工程实践,在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维、植物选型、模型应用、施工定额、工程计价等方面总结技术创新及研究成果,形成科学定量、成熟稳定的相关标准、图集、导则约20项,面向社会公开,指导工程实践。

成功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后,通过对标准化的系统培训与学习,标准化思维转化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决策行为和意识,聚焦“标准化+海绵城市”模式,围绕组织机制建设、制度体系建立、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按照PDCA的逻辑方法,实现建设工作提质增效、持续改进,有效固化了海绵城市国家标准化试点成果,带动海绵城市系统化全域推进。

在开展海绵城市标准化建设方面,沣西新城都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探究?

在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期间,沣西提出“组织系统扁平化、关键技术领先化、标准执行示范化、融合提升高效化”的工作思路,探索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路径,取得较好的建设效果。

一是高起点部署,切实摸清底数。新城管委会从顶层设计入手,强化组织执行、技术创新和经费保障三个方面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迅速成立标准化办公室与海绵办合署办公,先后印发《联席会议制度》《标准化工作人员管理办法》《试点建设监督检查制度》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细化任务分工,统分结合,上下协同全力推进。同时将摸清底数做为重点,根据行业特点和建设实际,对住建、水务、财政等相关局办以及设计、施工、运维、科研等多家政企单位和群众进行走访调研,总结形成《标准化需求分析报告》。

二是贴合实际构建全生命周期标准体系。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围绕西北地区气候特点、区域自然禀赋,把握海绵城市全周期建设规律,科学设计,建立了覆盖政府监管、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质量评价和运维管理等系统化全域的建设标准体系框架。

三是围绕标准体系推进系列成果产出。编制了《沣西新城新型城镇化海绵城市标准规范汇编》包含标准166项,收录现行有效的上位标准(含国标、行标、地标)100项,自编标准66项,其中基础标准17项、规划设计标准17项、施工标准12项、建设评价标准4项、工程管理与运维标准16项,基本能满足目前海绵城市建设所需要的全流程标准支撑。

四是标准宣贯及专业人才培养。采用集中培训与分散宣贯,开展多样化标准宣贯活动,对涉及面广、基础通用类的重点标准,邀请标准化专家集中解读,灌输标准化理念和方法。对于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维评估等操作性标准,由标准起草人下沉一线现场教学,切实为基层设计师、施工队、运管员答疑解惑,指导操作。

五是工程实践反馈修正。确定政府、建设、勘察设计、施工、运维、科研、产业链配套服务商共7大主体作为标准实施对象。对照各单位实际,从管、建、验、评等四个方面,制定标准实施计划,各实施主体形成资源共享,标准办动态跟踪反馈,形成标准实施的计划、组织、协调、监督和反馈的过程管理循环,达到反馈修正的效果。试点以来,各项成果受到多家媒体转载报道,获专利技术19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多项,“标准化+海绵城市”建设路径成效显著。

经过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之后,沣西新城海绵城市的功能都有哪些体现?其中标准化的技术支撑发挥了什么作用?

沣西新城标准化工作以科研创新为核心引擎及路径特色,不仅反哺了新城行政管理、制度建设、成果转化等系列工作,优化了各项生产要素配置及成本管控,同时提升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全面优化了区域生态、人居、营商环境。

一是经济效益持续彰显。依托标准化建设研发的生态土壤、道路雨水截污装置、绿色屋顶基质等材料产品,实现了全域落地应用,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全周期标准的实施为海绵城市全周期建设提供了科学量化的指引,在保障项目质量的基础上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投资成本。

二是生态环境切实改善。2~3年一遇降雨,示范区10处积涝点无积水产生,现状管网排水能力由1~2年一遇提升至3~5年一遇。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87%,面源污染(TSS)负荷削减可达81%,TP、COD等负荷削减60%以上,渭河、沣河等地表水水质逐年向好,地下潜水位较试点前回升3.43米,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

三是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天福和园等一批精品民生工程、中心绿廊等一批雨洪枢纽重点项目落地,显著改善人居环境,聚民心、惠民祉的“海绵新城”成为民心所向。

四是城市价值加速兑现。辖区内几十家以海绵城市、雨水利用、生态修复、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大数据为主要业务的企业在新城注册成立,白马河公园等一批生态效益突出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实施,吸引了更多的投资企业和定居人口,带动城市文旅产业发展与地块价值提升,促进城市发展良性循环。

沣西新城在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中有哪些值得推广的经验做法?

近年来,沣西新城作为省级标准编制的主力军,贡献了西咸智慧和沣西经验,在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工作方面,也积累了一些启示。

一是要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形成推动标准化“多位一体”的组织力。优化资源配置,打破部门壁垒,创建全方位服务型建设管理体系,确保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同时成立专职部门,开启全方位“管家”服务模式,出台系列管控文件,构建从项目组织策划、体系建立、标准实施、评估评价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充分把控项目设计、建设、管理、评价四个关键环节,奖惩并举,长效管控,保证项目落地不走样。

二是要建立问题导向机制,形成“标准化+”破解难题的聚合力。针对区域自然本底,分析自身技术瓶颈并梳理紧迫需求,开展多学科专业的融合研究,进行技术攻关,形成一套科学成熟、适用性强的技术成果体系,为区域建设保驾护航。

三是要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形成标准化落地实施的保障力。注重标准落地实施质量,成立标准化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实行监督检查培训。建立健全标准化检查机制,制定《标准化监督检查办法》,规定检查内容、检查方法、检查要求、责任人。定期召开标准化检查讨论会,向检查人和被检查人双方明确检查情况和检查结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是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形成标准化深化革新创造力。将人才培养作为形成标准化建设内动力和长远发展力量支撑的重要基础,成立标准化专兼职人才队伍,加强宣贯培训,为长期发展提供人才战略支撑。

推进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对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城市群科学发展建设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沣西集团将积极参与到适用标准的编制中、沣西先进经验的推广中,为提高城镇的规划布局能力、优化城市的生态资源环境、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等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