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绿色发展融入城乡建设全过程

       城乡建设领域是陕西省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也是陕西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加快实现城乡建设领域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根据陕西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到2030年,全省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将达到峰值;到2060年,全省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全面完成,系统性变革全面实现,美好人居环境全面建成,城乡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超级空调”送清凉

夏季高温天气持续,但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总部经济园区(以下简称“总部经济园区”)里,人们正在享受着冰蓄冷空调带来的清凉与舒适。

刘望是总部经济园区里一家建筑公司的负责人,也是冰蓄冷空调的使用者。作为该园区第一批体验者之一,他对这项“移峰填谷”的技术,有着自己的使用感受。

“相较于传统空调,冰蓄冷空调降温速度快,且体感更舒适,恒温保持在25摄氏度,吹上一天,身体也不会难受。传统空调电费高、噪声大,在停电或限电时无法使用,而冰蓄冷空调主要制冷设备通常安装在室内的专用机房中,噪声较低,对生活和工作不会造成太大的干扰。”刘望说。

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日益重要的今天,如何提高电网用电负荷率、减少二氧化碳和硫化物排放,是节能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那么冰蓄冷空调技术究竟如何“移峰填谷”?

“冰蓄冷空调技术是将水制成冰来储存冷能,利用夜间低谷负荷电力制冰并将其储存在蓄冰装置中,白天用电高峰时段使用蓄藏的冰提供空调用冷,以减少电网高峰时段空调用电负荷及空调系统装机容量。”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经营发展部副部长张超兴说,“由专业能源供应企业采用冰蓄冷技术集中供冷,可以减少业主对空调系统的投资和运行管理成本。对于能源供应企业来说,峰谷电价差可节约20%至30%的运行电费。同时,‘移峰填谷’用电,可减少电力需求峰值,减轻电网的压力。”

冰蓄冷空调技术已累计为总部经济园区约30万平方米建筑提供稳定的供冷保障服务,同时,总部经济园区也在使用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清洁供热技术和“地热+”模式,累计供能面积近1000万平方米。

“智能皮肤”会发电

8月9日,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7号楼内,“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将整个建筑外立面太阳能光伏一体化模块的蓄电发电情况实时记录播报。

记者了解到,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7号楼是全国首个智慧绿色能源建筑,该建筑将太阳能光伏技术与建筑进行深度融合,实现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建材化标准,在建造过程中,用太阳能光伏幕墙替代传统幕墙,用太阳能光伏玻璃产品替代传统屋顶面材,实现一物两用,既满足建筑外围护功能,又让建筑本身实现绿色低碳发电,达到建筑物用电自给自足。

“建筑外立面太阳能光伏一体化,使建筑能够源源不断地产生绿色电力。与传统化石能源不同,太阳能利用可以做到无污染、低能耗。”西安中易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余志昆说,“外立面是城市未开发利用的巨大空间资源,通过建筑外立面与太阳能光伏技术深度融合,将建筑外立面创新升级为‘绿色智能皮肤’,在满足外围护功能的基础上还具有良好的发电效益,并可依据不同建筑风格进行定制,节能减排及市场潜力巨大。”

夏季炎热高温,城市热岛效应严重,将太阳能光伏与建筑合二为一引入城市建筑体系,不仅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还可以给城市电网提供补给。

“目前,整栋楼的用电都是靠建筑外立面太阳能光伏一体化系统发电,实现建筑绿色能源自供。使用该系统半年多来,节能降碳效益显著,产生绿电约20万度,每年折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2吨。”榆林高新区创新创业园3号楼使用者杨发平说。

2023年,陕西省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建筑外立面和屋顶太阳能光伏一体化技术与应用的实施意见以及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指出建筑外立面太阳能光伏一体化节能降碳潜力巨大,可作为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方向,助力建筑及光伏行业转型升级。

“双管齐下”降能耗

太阳能光伏板建造的顶层、可隔热隔音的天窗、可随时开启的保温幕墙……8月11日,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绿色能源游泳中心,恒温恒湿的舒适环境让更多市民选择来这里游泳健身。

“冬暖夏凉、超级节能是我们游泳中心的优势,通常调节室内温度靠的是空调和暖气,而我们这里则使用了可调节外部阳光照射功能的天窗和幕墙。夏季,通过南向可开启的幕墙、屋顶可开启的天窗以及北向可开启的高窗,强化自然通风,解决除湿和制冷问题。冬季,营造温室阳光房效果,解决蓄热和部分采暖问题。”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绿色能源游泳中心工作人员说。

除此之外,该游泳中心还运用了中深层地热能技术来解决冬季采暖、泳池水加热、淋浴水加热等能耗问题,每年可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3吨。

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陕西省正在不断加强绿色建筑立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全过程监管,到2025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100%,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30%以上,新建政府投资公益性公共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全部达到一星级以上。

同时,推动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鼓励建设零碳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不断提高建筑节能标准,2030年前寒冷地区新建居住建筑本体达到83%节能标准要求,夏热冬冷地区新建居住建筑本体达到75%节能标准要求,新建公共建筑本体达到78%节能标准要求。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负责人表示,到2025年,全省城镇新建建筑将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建筑用能结构逐步优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为城乡建设领域2030年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