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沣西集团海绵城市技术公司做客由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联合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在陕西新闻广播《秦风热线》推出的“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陕西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展播节目,以访谈形式带大家了解沣西新城海绵城市建设,一起来听听看!
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实质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可以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的时候可以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最大限度实现雨水在城市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目前,这一新的理念已经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有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沣西新城是怎么做的?
早在2012年的初期,沣西新城就把解决人与城市、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解决城市病的一个核心问题对待,在城市开发建设中,主动实践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依托自然基底,构建河网水系、中心绿廊、城市绿环、社区公园与街头绿地等开放空间和市政体系,布局大开大合的生态格局,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四级雨水收集利用体系。第一级是建筑小区,第二级是市政道路,然后是景观绿地,最后是中心绿廊,也叫中央雨洪调蓄系统。四级体系的建成,基本上可以实现域内雨水从源头到过程再到终端的收集下渗、调蓄、净化功能,最后实现回用,将城市摊大饼的这种模式分解成组团的微循环,把地面的“大水泥盖”分解成独立的“小海绵”,让城市在下大雨时吸水,在干旱时吐水,城市积水点消除了,开发密度降低了,绿色开放空间增多了,热岛效应缓解了,城市病的问题也就大大缓解了。
作为国家首批、西北首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沣西新城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管理机制究竟是什么?
总结来说,就是创新机制,务实高效,建设“一盘棋”。具体来讲,沣西新城构建了全方位服务性的建设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开发区双向直属管控这个体系的活力,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建设职责,打破部门壁垒,防止监管不到位。成立专职的海绵城市技术中心,与海绵办两位一体,开启全方位管家的服务模式。出台各类管控文件32项,构建从项目立项、规划审批、设计审查、专项验收到运营维护等全流程的管控体系,充分把握两证一书办理、方案设计与施工图审查、专项竣工验收这三个关键环节,全流程奖惩并举,保证了规划指标落地不走样,形成全域建设“一盘棋”。
在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个过程当中,沣西新城有哪些亮点工作?
总结下来,我们有三大亮点。一是以政产学研用平台带动协同创新。成立海绵城市技术中心作为科研引导机构,设立创新基金,建立“政府统筹+科研院所技术支撑+高校研究指导+企业技术配合+施工单位实践证明”的联合研究机制,与省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成立海绵城市建设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以先进技术引进、高校存量成果转化、基础研究创新等为突破口,围绕设计、施工、运维、材料选用等技术难题联合攻关,开展专项课题研究20余项,其中省部级3项,总结技术工法10余项,申报专利16项,成果项目应用100余处。二是以智慧海绵监控反馈技术升级。依托信息产业优势,综合运用在线监测、物联网、模型模拟等技术手段,建设“大数据+智慧海绵”监测评估管理平台,从试点区域、排水分区、关键管网节点、项目地块、海绵设施等五个层级开展监测与模拟分析,全面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分析及评价等功能。三是以全方位标准化构建海绵城市技术体系。在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包括植物选型、模型应用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与标准化建设,总结创新研究成果与实践试验,形成科学定量、成熟稳定的技术标准、图集、导则等10余项,参编国家标准3项,协会标准2项,主持或者参编陕西省的地方标准近10项,其中6项已在陕西省内实施,获批全国第三批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立项支持。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制定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系列标准并组织实施,为西北地区海绵城市全生命周期建设提供了拿来就能用的技术成果库。
沣西新城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效具体有哪些?
截止目前,沣西新城已经累计建成海绵型园区365万平方米,海绵型道路109公里,海绵型公园绿地307万平方米,防洪治理及滩面修复40余公里,海绵城市效益已经逐步彰显。城市水系统综合保障格局显著增强,城市承载力、生态质量与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具体来讲,水安全保障明显提升,2-3年一遇降雨,区域内十处历史积涝点无积水产生,现状管网排水能力由1-2年一遇提升到3-5年一遇,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区域面源污染负荷削减可达69%,渭河、沣河等地表水水质稳定、逐年向好,地下水水位较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前回升了3.43米,非传统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年雨水利用量可以达到15万方,年雨水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2%,渭河、沣河等污水处理厂再生水供应规模在2019年已达到了2.5万方/天,城市用水供需结构得到改善。
同时城市绿色产业也不断催生,由沣西集团建成的钓鱼台湿地公园、新渭沙湿地公园等一批生态效益突出的项目实施,带动了城市文旅产业发展,地块价值提升,促进了产业招商与人口聚集,群众口碑也不断提升。天福和园、康定和园等一批精品民生工程落地,中心绿廊、环形公园等一批雨洪枢纽重点项目实施,显著改善了人居环境,让百姓切身感受到海绵效益,经过连续两年公众测评,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
海绵城市已经成为民心所向,经验模式也不断推广。2015年12月,沣西新城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荣登法国巴黎气候大会,2018年11月,沣西新城海绵城市“八个一”模式被评为大西安深化改革案例,在全市进行推广,2019年,沣西新城成功获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生态水文示范点,全中国只有四个。海绵城市对我们的生活改善很大,在沣西这片土地上可以看到整个道路十分干爽,积水减少了,空气湿润了,道路不再泥泞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了,这边的天更蓝,水更绿。
沣西新城海绵城市好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对外宣传推广的?
一是联动各级媒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多种媒体,组织开展海绵城市专题宣传,营造全社会共同理解、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已经获得人民日报、人民网、香港大公报、陕西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二是打造城市名片。秉持开放交流心态,迎四海宾,每年接待国内外团体参观调研沣西新城海绵城建设超过100次,积极将沣西样本输出域外,同时沣西新城正式发布了科技创新的两条精品研学旅行路线,其中海绵城市游主要依托海绵城市研究实验中心和典型项目等,着力形成全民参与,全社会支持的海绵城市建设氛围。三是亮相大型活动。2020年12月沣西新城举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表彰大会暨创新实践成果分享论坛,总结了海绵城市国家试点建设成效,表彰了先进集体和个人,分享先进经验和创新成果,展望了十四五期间海绵城市建设新发展新突破,2021年10月,沣西新城又受邀赴广州市参加全国首届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交流大会,作为特邀城市,与常德市、萍乡市、深圳市、珠海市等国家试点城市,以及广州市等全国首批示范城市共同分享交流建设经验,突出展示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与成果,积极宣介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经验模式、产业化路径,与多名专家开展友好交流,与多家企业达成业务对接意向。
沣西新城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还将会有哪些新的探索?
为实现沣西新城海绵城市可持续建设,2021年,海绵城市技术中心正式转型成为海绵城市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沣西新城海绵城市产业化探索工作。一是创新技术理念。在后试点时期,沣西新城以西部科技创新港二期为创新发展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主战场。海绵城市技术公司作为主力军,持续打造海绵城市示范高地——秦创原生态科创岛。探索实施龟背式明渠排水、城市排水防涝风险模拟技术等先进城市雨洪管理技术,着力建立全域覆盖的四级海绵城市体系,提升区域排水安全等级,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城市韧性,项目建成之后,将在全国乃至国际范围内形成示范。二是构建产业链条。高举沣西海绵品牌,以主业突出、多点互补、链条紧扣、协同驱动为产业发展方向,做好规划设计、施工运维、产品研发等海绵城市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构建,探索技术变现的产业化发展新路径。三是打造全新样板。不局限于前期试点成果,持续开展工程实践与基础研究,提升适宜性本土技术创新,着力打造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建筑小区雨水净化利用组织系统集成技术,这个技术也是目前打造的一个亮点技术,以地库顶板虹吸排水系统加室外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加快研发系列雨水回收利用拳头产品,从而不断丰富西北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体系。
下一步沣西新城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还有哪些长期打算?
2019年国家试点验收通过之后,沣西新城时刻将部委领导对新城后试点时期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殷切期望铭记在心,从未停止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与推广,持续将试点经验推广作为己任,主动担当作为,按照先内后外、全局推动的思路,全力当好海绵城市建设的先行者、引领者,做好西北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充分发挥试点辐射带动作用,服务大西安海绵城市建设高品质、全范围铺开,为全方位服务国家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展现了国家试点担当。海绵城市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缓解城市内涝、面源污染等系列涉水问题,增强城市承载力,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可助力产业发展、土地升值、招商引资等。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已经明确强调要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已纳入国家中长期规划。
下一步,沣西新城将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持续加大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支持力度,坚持全域推进,实现城市开发与海绵建设同步,加强海绵城市研究、成果转化,不断拉长海绵城市产业链,同时持续参与国家、地方及协会标准编制,构建完善的海绵城市系列标准体系,并开展标准宣贯,进一步助推西北地区及其他城市新区海绵城市建设推广。